【清英爸爸的财商经系列1】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
提交人:胥江 | 时间:2018/01/04 09:24:23 | 浏览: | 位于栏目: 每月推荐 | 编缉 | 返回首页

【清英爸爸的财商经系列1】为什么想让上小学的孩子学点经济学?

相信很多家长为了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做过很多的准备,比如如何回答“太阳为什么会动?”“恐龙还会再次出现吗?”“我为什么是个男孩儿?”等诸多问题。

但现实生活却是,孩子们在7岁以后,随时会提问题,比如初次遇到的那些专业经济学问题。

“人民币为什么能买东西?”“钱在银行里为什么可以生小宝宝?”“为什么我用一张钱可以换很多张钱”“为什么超市的里的食物,价格会经常变动?”“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当然,孩子们不会一股脑钻进经济学里“研究”不停,但孩子需要学点经济学。

因为他会慢慢开始拥有自己的零用钱,经历着弄丢钱包、过度消费、私房钱计划失败,甚至遇到“经济危机”,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于他们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情。

“经济学”,乍一看好像离我们很远,像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但仔细想想,通货膨胀的现状下,如何进行家庭投资理财,提高投资风险意识,收益意识,让自己的钱能够安全地保值增值,却是每个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

这样一看,你还觉得它遥不可及吗?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的学科,这种思维有助于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最优的选择。

经济一词的英文“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关于资源如何分配的决策,花多少钱购买食物?将收入的百分之所少投入子女的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向我们发问: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才能够更加有效?通俗地说,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各种素养教育,包括奥数、钢琴、舞蹈、美术……唯独缺失了经济学的教育。

有经济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妈妈的钱包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上班挣来的,更有意思的是,有孩子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因为我听妈妈说过有摇钱树”。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的回答天真可爱,但实际上孩子正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他们亟待经济学教育。

而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渐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及月光族和啃老族的出现,也是源于意识的缺乏,他们对经济学知识非常陌生。

经济学中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无疑是消费经济学了,它是研究生活消费的,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消费领域、给人们在消费方面带来一些什么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如何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方式的完善,如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然,它也研究消费的扩大如何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市场、劳务消费、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信贷、消费引导和消费与经济社会的协调等问题。

无论是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作为居民个人和居民家庭都很有必要学点消费经济学。

比如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羊群效应”,意思是说一个集体里人们往往会盲目从众,丧失判断能力,因此又被称为“从众心理”。

动物学家们发现,当大量的羊群聚集在一起时,是一种很松散的组织,通常左冲右撞,行动非常盲从。但如果这群羊有一只头羊先动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一涌而上,丝毫不会考虑前面是狼群还是草地。

有人做过实验,如果将一根木棍横放在一群羊前面,如果有一只羊跳了过去,其他羊会紧跟其后,依次跳过去,此时,如果将木棍抽走,那些后面的羊依旧会跳着跑过去,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与之对应的经济学里,就是国人严重的从众心理,举个例子,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很容易就遇到穿着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有的人穿着很合适,而有点人却怎么看都觉得不符合自身的气质,没自己想象得那么完美。

这种盲目源自于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判断,随大流的妥协,觉得很多人陪着也许风险会更小,所以也导致了跟风越发严重。

社会经济的繁荣,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着父母的溺爱,吃喝玩乐都随心所欲,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后,一例例惨痛的报道证实了教育缺失的弊病。

所以,不只是孩子,很多家长也需要接受经济学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拥有正确经济观的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