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校长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校长网站 > 个人文章

从中国儿童到世界公民——学校公共生活的意义建构(奚亚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常青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
 

从中国儿童到世界公民

——学校公共生活的意义建构

奚亚英

【摘要】从中国儿童到世界公民,寓意着学校教育既要基于儿童视角又要基于国际视野。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从文化立魂到实践创生,以学会共同生活为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规划与课程构建,致力于真正实现学校公共生活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儿童;世界公民;公共生活

【中途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7-0046-03

【作者简介】奚亚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校长。

  纵观每个儿童的成长史,其实质就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场与生活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构有意义的学校公共生活,引导儿童自然、自由、自觉地成长为社会公民乃至世界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所在。

      一.文化立魂:学校公共生活之根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一所好的学校,应该用文化为学校立魂。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不断思考的一直是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我们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儿童?我们要建构怎样的文化?

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我校的儿童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儿童,不同的国籍、民族、个性与基础,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我们的教师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对学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命题。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品质。在一次又一次的规划与论证中,我们达成了共识,明晰了方向,进而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

我们以“和善”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与人为善,和谐包容,和而不同。把学校的发展愿景确定为“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地球村”凸显了外国语学校的使命与特色。“儿童地球村”则充分彰显了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努力让学习成为体验美德、提升能力的快乐旅程,引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二、实践创生:学习公共生活之体

(一)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公共生活的意义载体

在我们看来,学校是一个地球村。学校联系着世界,从学校出发可以走向世界。我们提出“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的发展愿景,表达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彰显了学校的文化胸怀与视野,更具有文化的意义。

  1.显性校园文化的打造:重视环境文化的构建,让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成为传递真情、激扬梦想、充盈幸福的理想之地。学校根据儿童地球村的发展愿景,进行环境文化的整体优化,设计了“理想国”“童话城”“呼噜岛”“甜甜街”“梦工场”系列楼名,建成了学校书苑、年级书吧、班级书架的三级书香网路,建构了儿童地球村职业体验中心。

   2.隐性校园文化的浸润:我校是美国ILP合作学校,美国总部派遣近百名外籍教师先后加盟我校。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外教亲切热情的招呼,随时可以感受到自由自然的英语氛围。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二十多位外教,与中国教师及所有儿童在校园中和谐相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国际理解教育风景线。外教们的阳光、活泼、开朗、热情,带来的不仅是异国的文化、异域的思维,也时时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孩子们耳濡目染,随时随处用英文交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与共荣。

 (二)课程特色书写学校公共生活的文化特质

我们以“第七号教室“为学校课程文化标识。树立学校即教室的观念,把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看作是一个大教室,更强调以教育的观点、以课程的视角,让学校每一处都凸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以儿童视点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从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个维度思考,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全面对三级课程进行整合,将其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是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根据各课程实施对象与范围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别:普适性课程,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一生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培养儿童地球村公民的基本素养;专设性课程,为儿童的个性、爱好与特长发展专门设计并特设实施。

   1.普适性课程的系列重构

   普适性课程中既有基础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也有学科联合课程,如语文与写字的联合、信息与科学的联合等。通过课程内容的联合、课程时间的联合、中外教师的联合,实现学科教学的统整。既有学科内部的统整,也有跨学科的统整,还有超学科的统整。全面引进“阿福童”理财课程,通过团队的建立,计划的编制、理财的运作,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提升筹划能力与财商水平。全员推进“童话”话剧课程,通过童话的选择、阅读、理解、表演等,提升儿童感受真善美的能力,为儿童的完美人格奠基。

  2.专设性课程的特色建构

  专设性课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校专设性课程。在学校层面为儿童设计满足其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群组,供儿童自主选择,以促进儿童多元发展。每周选修课程为全员必选课程,周五下午两节课作为全校走班选修课程时段,学校为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共开设了近六十种课程,每一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第二类是教室专设性课程。由教室领衔人协同教室共同体成员(家长、学科教师、儿童、生活老师等)共同研发、实施的课程。在教室层面为儿童设计符合班级学生需求的特色课程,以满足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促进教师的特色发展和教室的特色建构。小牛顿实验课程、经典绘本课程、英文戏剧课程、小古文课程........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个性的支撑。

(三)课堂教学成就学校公共生活的独特体验

  在儿童地球村的建设中,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给予每一个儿童自由学习、学术争鸣的空间;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姿态,给予每一个儿童自由成长、弘扬个性的舞台。通过对世界公民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理清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通过五大领域的学科教学予以贯彻实施。

    1.构建课程理念

我们倡导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师生自己是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创造者,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导每一位儿童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调控自己的学习速度,选择自己的练习内容。以理念导航,以技术护航、以实践探航,从“线性教学设计”发展为“任务教学设计”,从“问答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式学习”,从“课堂学习”转变为“泛在学习”,通过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方式、学习的交流方式,提升课程的实践效果。

    2.多维立体整合

以主题内容为生长点,在语文、英语、品德等学科中选取合适的教育素材,将学科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观内容相结合;以教学过程为链接点,通过课堂教与学的组织和活动过程,充分挖掘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体现对个人差异的尊重、理解;以策略融合为导引点,借助对话、合作、表演、辨析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儿童通过探究、交流、体验、感受,逐步领会方法中所包含的对学科认识价值的尊重和接纳;以人际关系为运用点,通过对课堂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包括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生生间的合作关系等,逐步体会和认识到共同生活的乐趣以及世界的多样性对适应环境、丰富个性的重要性。

    3.专项教材研发

组织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沙龙,申报国际理解教育专项课程。通过资料查找、文献研究、理解辨析、沙龙研讨等方式,理清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内涵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商议,逐步建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框架。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精选国际知识、全球问题,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加以组合,成为可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专设国际理解校本课程,使儿童初步了解国际知识,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全球视野。我校目前已经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内容框架,分为“了解地球、走向世界、各国生活、交往礼仪、竞技娱乐、中国文化、世界遗产”七个单元,以教材形式进入“人格与品德”领域课程。

(四)品牌活动承载学校公共生活的幸福旅程

 我校学生从“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开启一段旅程,从这里获得共同生活的基本素养和发展能力。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提升基本素养并发展各项能力。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课程,我们期待在“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的这一段旅程成为有目标的旅行、有方向的行走,在多样的实践中体验美德,在多元的发展中提升能力。

    1.地球村岗位体验课程

 我们建构了儿童地球村职业体验中心,设立了儿童地球村自治委员会,包括学校货币组织、安全理事委员会、儿童法院、基金会、秘书处、卫生组织、议事团等。儿童的自管理、自运作,推进了自学习与自成长。

 学生通过银行、邮局、超市、机场、农村、医院等不同的岗位的职业体验,感受全课程、全体验与全教育。在学校,儿童们可以在午后享受星巴克咖啡的馨香,可以在交警岗位上感受“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可以在西餐厅过把经理的瘾,可以在机场模拟安检······

 儿童地球村的系列建设,建构的是系列化的课程,模拟的是社会化的管理,指导的是职业化的选择,推动的是个性化的成长,促进的是创造性的提升,实现的是特色化的发展。

     2.三大成长仪式课程

 我们选取小学生六年成长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三个时期,分别以书包节开启小学旅程,以换牙节寓意成长旅程,以单车节寄语未来旅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清英成长仪式课程。

 入学课程以书包节作为物化载体。赋予书包以更为深刻的意义。书包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智慧的背囊,更承载着师长的期待,成长的梦想与童年的幸福。

 成长课程以牙齿作为物化载体。换牙是乳牙脱落、恒牙长出的过程。我们借助成长过程中的这一典型事件,通过画一画换牙节的标识、写一写换牙的经历、编一编牙齿的童话、听一听护牙的讲座等活动,让每个儿童感受自己的成长,珍视自身的健康。

 毕业课程以单车作为物化载体。取名为“单车节”有三层含义:一是意味着已到国家法定骑单车年龄,二是毕业意味着站上新的人生起点,三是期待儿童勇敢自信得踏入新的旅程。

3.两大节日文化课程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首先应具有的是民族情怀。这种独特的民族情怀与信仰就来自于民族的文化。我们在每年上半年都要举行贯穿一学期的中国文化节。走进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民族大仁大爱的精神;穿越上下五千年,追溯华夏历史的变迁;在诗词歌赋中,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王国,感受文字的韵律与韵味。首届中国文化节,学生们以年级组团,班级组队,分别研究江苏、走进山东、感受浙江、读解安徽······通过走进民族传统节日、走遍家乡名胜、学做地方美食、体验方言韵律等活动,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多姿。而在中国文化节中一年一度的童话节成为孩子记忆深处最美好的一部分。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同样应具有国际视野。我们在每年的下半年举办外国文化节。Spelling Bee单词品读赛、DIY南瓜灯秀、中德儿童财商交流活动、外国儿童文学阅读月系列活动,汇聚成了一道道活力四射的异域风景线。首届外国文化节主题为“自由与梦想”,学校组织孩子们制作“走进美国”手抄报,以科技、政治、饮食、运动、文学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外教一起过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开全球视野,拥世界胸怀,担人类责任。“show出好声音”作为文化节品牌活动之一,已举行到第三季,将外国文化节推向了最高潮。

三、成长在线:学校公共生活之核

 在多元课程的浸润中,儿童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我们的儿童气质高雅、性格开朗、阳光向上,我们的儿童善于思考、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在中德财商交流活动中,我校高年级的儿童与德国的儿童自信交流,在线对话,共同分享。杨梓惜同学成为了城市形象大使,参与拍摄的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5位学生应邀参加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节目拍摄,与著名节目主持人华少现场对戏,精彩绽放!

 在多样活动的历练中,儿童的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仅2013年我校就有两百多篇学生作文在省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学生在各类赛事频频获奖,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市中小学短剧比赛一等奖、市小学生国际数棋竞赛团体一等奖、市中小学声乐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舞蹈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足球比赛季军、区中小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区中小学器乐比赛一等奖、区现场电脑制作比赛团体一等奖、区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在多维课程的设计中,学校的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聚焦与高度评价。“领‘秀’演讲”课程被全国新教育研究院评为“十大卓越课程”。

  回首来路,我们心潮澎湃;展望前路,我们意气风发。我们从未停止对梦想的追求,我们从未停下过改革的脚步。建构“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我们始终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奚亚英.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44.

[2]刘畅.从儿童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3-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