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清英党建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清英党建 > 支部活动

教育是没有用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周球东  发布时间:2011-03-25  浏览次数:
 

教育是没有用的

 

1.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尊严,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5.社会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误导了很多人。其实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

6.我们要长期在中高考的体制下工作,因此,对基础教育有意义的研究,都不能离开中高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实践证明:“素质好,何愁考(中高考),为了好,偏不考(过程中的统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

 

第一章教育之困

  

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

  仅仅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够的,还要高度尊重热的生命发展规律,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要真正的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功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激发孩子的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是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

  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让孩子尝到甜头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是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尝到小甜头。  在学校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实现一个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

  学习的本质仍然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区别于将学习娱乐化所获得的表面的、短暂的快乐,是真正的、持久的、深层次的快乐。

  每个孩子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天才。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还未经文明熏染和污染的孩子,其思维模式还没有被纳入社会公认的体系中,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其实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

  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教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凶器”。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的发展需要评价,分数是其中一种手段。

  模糊的评价,实质上是上升到教育文化意义上的评价,是人性的回归。

 

第二章 回归教育的纯真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的过程。

  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

  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尽可能闭上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也是教育行为转变中的一个关键。

  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

  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起来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教育者需要先打开心门,不可抱着一颗焦躁的心来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身上流露出一种温暖平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阳光”。

  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

  精神能量不是安慰剂,更无需欺骗,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

  教育就是一种平静之气。

  为孩子提供一种气韵生动的“场”,是孩子的心灵得以滋养的唯一途径。平静而生动的气韵是培养孩子美德的大格局。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教育者之美,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平夷”的美好心情。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

  孩子的心灵是柔弱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

 

第三章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

  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 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作家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者应当是现代教育变革的总纲领。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惩罚是必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中,惩罚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史艰苦的,是“先痛然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

  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教育者的一个善行就是:最好少一只手。

  “少一只手”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收获的,比你期待的要多得多。

  放下自我,敢于“装傻”。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 放下自我。

  “教育者是孩子的学生”,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自以为很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自以为聪明的人,通常是愚蠢至极的人。

  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这样,即使获得了尊重,也是带着负面的尊重,总有一天会被孩子抛诸脑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

  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理想是一枚深藏的火种,可以抵御黑暗,度过艰难。在建不到光的日子,人的心灵也有来自理想火光的照耀,更能在坦途中提供能量。

  理想牵引越早越好,教育者要尽早在孩子的内心装一个发动机。

  理想教育的第一个要求,是引导孩子形成目标管理的习惯。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目标的指引,孩子的潜能是无法释放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应当从目标的确定开始。

  理想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为孩子的心灵树立远方的灯塔。

  理想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准确把握,只有有了志向目标,才能有动力,才会造就成功。

 

第四章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教育目标的长宽高:长,即具备学习的能力。宽,即学会共处和合作。高,即人的品质。

  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 正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

  善良让合作自主转化。

  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自己开始。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包容与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人性中的另外一个彰显的美是正直之美。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  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离不开自信作基础。

  要培养自信,首先应该乐观自强,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地选择。

  建立自信,还需要坚定一个信念——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一个人如果有某些缺陷或者不足,应当接纳自己,相信事情都是分两面的,并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乐观地面对生活。

  形成了自信的信念之后,更需要学会在挫折中锤炼、巩固自己的自信心,否则自信将被扼杀。

  爱心是无限珍贵的瑰宝。

  勇敢,是人性中阳刚之美的集中体现,是在不可预测的未知面前所表现的自主意志。

 

第五章 教是为了不教

 

关系大于教育。

  礼之用,和为贵。

  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好的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我们的孩子内心里都有永不熄灭的“蜡烛”,这根蜡烛有着无限的能量,而教育者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明。

  做孩子的“律师”,意味着站在孩子的一边,竭力维护、捍卫孩子,而不是做一个裁判是非的“法官”,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比捍卫孩子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捍卫孩子的天性。

教育者应当选择做一个让孩子 自由发展的“农夫”。

  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

  不做陪跑者,意味着为孩子的心灵留白,使之有了孤独的机会,使他的心灵品质得以提升。

  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种状态,一个教育者达到了一种好的状态后,坐在那里,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实现不教而教,关键就在于“自我概念”这四个字,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就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在教育实践中,尊重并满足孩子的层次需求,是建立孩子良好自我概念的基本线索。

  “ 忙”是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只有从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身上引导生成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尽管我们所做的事情可能是很低微的,但“最低微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莎士比亚语)”,即使你所做的事情再微小,也一定可以找到它的价值。

  沉得住气,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越是聪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

 

第六章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假定孩子最佳才能区的目的也正是要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给不同孩子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是很自然的了。

  孩子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

  当教育者把孩子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自尊是一切个性化教育的线索,教育者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每个孩子的自尊。

  自尊,隐含了人发愤图强的密码,只有自尊得以保证的人才能积聚无比强大的精神能量。

  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

  在教育领域中,“阶梯”的提出,看起来简单,但意义深远,是当前提出创造适合每个孩子水平的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可以说是个性化教育的实质。

 

第七章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

  

知识并非力量。

  对人的命运发生作用的,除了知识,还有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把拥有知识本身当做一种资本,容易把问题想得复杂,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教育的人性尺度,就是使每个人潜在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而能力的背后就是潜在的能量,简称“潜能”。

  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而已。

  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不断地感知、感悟、积累的过程,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最为经典的引导觉悟、对人施加有效影响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启发”了。

  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

  创造性才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终标准。

  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育入手,培养人的创造性。爱美是人的天性,凡是天性中固有的必须趁着适当时机去培养,否则像花草不及时下种,即使一样去培植,还是凋零。

  美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给人自由与解放。

 

第八章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回归教育的根本,引发孩子的主动性,唤醒孩子的自觉,是教育走向春天的基本保障。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和完善好的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良的习惯也正是形成不良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养成教育的终点,就是养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为正。

  素质是养成的。

  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身体、思维、知识、品质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称为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诲而来。我想,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习惯培养的七个秘诀:1.真正懂得重要性。2.找出可行性分析。3.统筹安排,逐一击破。4.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5.每天前进一点。6.借东风。7.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习惯培养的七步模型:1.注重第一次。2.找好突破口。3.树立一个同龄榜样。4.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训练。5.进行正强化。6.和孩子签订一个行为契约。7.家校合作,形成风气。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牢不可破。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自我训练。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六大习惯: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认真写字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