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名师工作室 > 前瞻性项目国际理解研究工作室 > 学习资料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习交流后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彭丹婷  发布时间:2014-12-26  浏览次数: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习交流后感

因为一些机缘,这个学期为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国际理解教育》(中文版)课程。既然开了这个课程就需要了解实施的成效,于是跟着外教听了几节课,边听边在思考:这个课程的价值在哪里?一定需要外教来上吗,中教上的效果会如何?

 

    一次,上课的主题是《舒适区》,教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什么是“舒适”,什么是“有点不舒服”,什么是“很不舒服”。接着再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如何扩大“舒适区”。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受就是,教师希望学生明白:每个人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找那些努力一下能够实现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这样在不断扩大自己“舒适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中国老师不同的事,我们一般会用语言把这样的结论或者是希望学生明白的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外教没有一句说教的言辞,就是让学生自己体悟。

 

    另一堂课是《交流的途径》,教师同样是通过几个活动来让学生体会,语言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如果再加上一些手势和肢体语言会使表达更加清晰。对于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教师同样没有点明。

 

    最近听的一堂复习课上,教师让学生分组回顾本学期上过的一个主题,然后按要求完成一张海报,对于每位组员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从课堂实际来看,我们的学生有点不太适应。

 

    此时,我突然发现,外教在课堂上用多少英文和多少中文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国际理解教育不是英语口语课,虽然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可以使你更好地理解国际文化,但是在现阶段,如果要让学生比较快地进入国际理解教育,用中文不失为上策。此时,我也突然理解,为何我们的这个课程被称为是“中文版”。外教本身就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部分,他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注重过程体验的,这个课堂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策略。学习之后,回顾你学到的内容也是外教经常采用的方式,“温故而知新”是中国传统,但更多的中国教师都是在自己整理知识点之后喂给学生。对于“小组学习”,它成了新课堂的标志,但是如何合作,合作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可有思考过,但是外教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这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在听课的过程中,让我逐渐了解国际理解课程的意义所在,也让我对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想法。感谢EDU乐意接受我随堂听课的要求,感谢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体验与收获,感谢他的课堂促发我对新课程的再思考,感谢教育局给了学校这样一次继续提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