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名师工作室 > E学习工作室 > 学习资料

上级文件学习:武进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任韧  发布时间:2014-04-03  浏览次数:

武进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武进区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全区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武进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特制定《武进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和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核心,把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把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基础,把改革教学模式和创新学习方式作为核心,把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作为保障,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借助信息化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教育部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并适度超前,所有学校实现满足需要的宽带接入、课堂教学可便捷享有优质网络资源,全面建成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区内学校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5%以上。基本形成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融合发展,师生信息化素养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专业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信息化新格局。

三、建设内容

1、教育城域基础网络环境

升级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核心设备,在目前拥有电信千兆互联网出口带宽的基础上,增加教育科研网、中国移动等其他链路出口接入,实现出口带宽的综合和优化运行。完成全区独立建制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工程,升级学校网络出口带宽至100M或以上。

运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完成武进教育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满足区域各类应用服务需求的情况下,至少为学校提供150个虚拟服务器和30T存储空间的云资源服务。根据教育应用需求的扩展,向企业公有云租用和购买一定的资源和服务,以降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成本。

2、学校信息化装备

改造和升级学校校园网络系统,所有学校均配备千兆及以上核心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至少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有线网络覆盖至所有教育教学场所,50%的学校能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师生校内网络访问实现实名认证。逐步添置和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师生用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努力使所有中小学校100%的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现班班通,学校计算机终端配置师机比和生机比分别达到1:1和8:1。加快数字化学习教室、智能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的建设,争取使全区学校拥有相应的教室数分别达30个、40个和10个。

3、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一是以“武进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和应用为载体,深化教育电子政务应用,规范业务,优化流程,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和公文流转,提高行政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整合和优化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在用好上级各类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建成符合我区实际需求、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学生网络学习系统、市民终身学习平台、教育综合信息查询决策系统等,切实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提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在参与国家及省市资源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本地化资源服务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和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购买、引进、合作开发、自主建设等多种途径,加快平台中各类学科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专题教育、教师培训等资源的积累和充实,努力实现与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融合,积极建立资源的优选淘汰和自生长机制,不断加快优质资源建设和生成速度,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完善共建共享技术模型和建设机制,创设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共建共赢和良性成长的新局面。

4、信息化实验学校。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总体目标,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在已经确定的首批实验学校的基础上,每年再确定8所左右的学校参与实验,在教育局的统筹下,通过区校协同投入、合作共建的模式,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涉及管理、教学、学习、实验、文化、家校等方面的智慧系统建设方面开展尝试和研究,,逐步实现学校移动办公、智能管理、智慧教学和泛在学习。实验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推广与应用。

5、区域云直播课堂。

以促进教育均衡和网络教研为目的,在全区内物色和优选一批项目学校,由教育局统一为相应学校建设配备云录播终端设备,或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录播教室,构建武进教育网上直播课堂。项目学校每周至少需提供二节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课进行网上直播教学,局每周统一排定直播课表网上发布,届时全区所学校师生都可实时收看直播课堂的视频,听课教师可以进行实时评价,也可有教研组织进行网络教研;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播课堂进行同步学习。

6、数字化学习试点。

以区域协同为主,鼓励和引导区内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结成联盟,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和研究基于智能终端、无线网络、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的网络教学、虚拟课堂、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学习方式。以区为单位统一建设数字化学习管理与应用平台,尽量包容不同的技术平台,为一线教师提供融合备课、导学和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促进新媒体、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的开展和应用模式研究。

四、推进路径和策略

1、区域推进,特色发展

为加速推进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将采用“区域整体推进,特色重点发展”的策略,处理好区、校两级之间各自的建设重点,做到点面结合,协调一致,有效避免多头建设和重复投入。

具体来说,就是以区域为单位统一建设信息化平台,为全区学校和师生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这样可保证区内各个层面的学校在信息化应用都能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城乡的一体化;同时鼓励有积极性、基础好的乡镇、学校参与区级信息化实验项目和试点项目的应用和研究,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信息化项目的探索和尝试,教育局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等支持,努力使一部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上有突破,出成效,显特色。

2、明确任务,协同建设

从全区的层面看,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费投入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局将主要从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环境的完善与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搭建、信息化特色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区级培训、信息化推进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与乡镇、学校协同推进学校信息化装备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基础环境和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于学校,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断完善校园网、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的同时,首先要立足于用好上级部门提供的各类应用平台和资源等,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师生的应用水平;其次要积极参与区级乃至国家及省、市信息化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等的共建,促进教育智慧的分享,提升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第三,努力开展符合校情、师情、生情的信息化项目尝试与研究,全方位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3、骨干带头,示范引领

建设和打造一批信息化建设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通过这些学校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深入开展和信息化特色项目上的先行先试,带动区内各个层次的学校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信息化骨干教师,提升他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进行信息资源开发、课程建设与指导的能力,努力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4、鼓励先进,表彰奖励

为激发学校和教师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教育局将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研讨、观摩、推荐等活动,鼓励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和实现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教育局将专门设立信息化建设奖励基金,通过成果认定、绩效考核等评定形式,对在参与区域信息化建设和推进学校信息化实践中表现优秀,成绩出色的学校和个人给表彰奖励。同时也将在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给予优先的考虑。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41月—3月),主要为项目建设启动阶段,制定出台信息化建设指南和实施方案,总体规划设计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组建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下设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部署、落实以及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 

2、第二阶段(20144月—20146月),主要任务是建设和完善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与机制,通过召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做好全面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积极组织教育局及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培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寻求更强的支撑。

  3、第三阶段(20147月—201412月),主要任务是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网、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配置满足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的基础设备;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各软件模块的具体情况,统筹好开发进度,保证按时按期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开展信息化骨干教师与学科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学校也需按照区的统一规划,落实好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4、第四阶段(20151月—20158月),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组织好全区范围内的软件使用培训,并及时搜集软件平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各项功能与服务,保证软件平台的可靠、稳定运行,为教育提升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5、第五阶段(20159月—20168月),主要为项目建设运行的提升阶段,通过开展交流研讨、现场观摩、项目评估等活动,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切实保障和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进程;同时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督促和指导,有效促进部分信息化实验项目和特色项目等建设和研究,全面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6、第六阶段(20169月—201612月),对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总结三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评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思路。

六、投入概算

序号

项目名称

备注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总预算 

(万元)

一、区域信息化建设投资

1

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

城域网中心核心交换机、服务器、光纤交换机、存储阵列、实时数据保护系统、安全备份系统等

200

100

 

300

2

系统软件建设

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及网络管理平台等

80

 

 

80

3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教育基础数据库及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教育云平台中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教育管理服务系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师生学习应用系统、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综合信息查询决策系统

350

100

100

550

4

教育资源建设

引进、购买一些成熟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组织学校教师自主建设符合本地教育需求的课程、学习和特色资源

80

150

120

350

5

云直播课堂建设

建立区域一体的网上直播课堂,使区内所有学校师生可实时收看名师、骨干教师的同步课堂,还可点播优质课视频,开展网络教研

120

100

100

320

6

运营保障费用

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教科网的接入费、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运维费等

40

40

60

140

7

信息化应用专项经费

先由学校向软件服务提供商购买应用服务,支付年服务费,教育根据学校应用的开展情况进行配套奖励,引导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

100

200

200

500

8

公有云平台租用费

在教育各项应用上线后,城域网中心无法满足数据计算及存储等需求时,租用企业建设的云服务资源,将部分应用移植至公有云平台

 

100

200

300

 

小计

 

970

790

780

2540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投资

1

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校园网建设,包括网络中心安全设备、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等设施设备添置,以及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师生用计算机等的逐步更新和添置

1200

1200

1200

3600

2

信息化实验学校项目建设

项目学校开展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的各项软、硬件投入,以及开展应用实践与研究所需的费用

400

600

600

1600

3

学校信息特色应用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信息化特色应用的建设与研究的费用

300

300

300

900

 

小计

 

1900

2100

2100

6100

三、建设工程其他费用

1

建设工程其他费用

前期工作咨询费、可行性报告设计费用、招标代理服务费、方案论证费、专家评审费、集成商服务费、工程保险费、监理费、软件使用培训费等

40

20

20

80

 

小计

 

40

20

20

80

 

建设费用合计

 

2910

2910

2900

8720

经费筹措与投入说明:

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采取区、镇、校共同分担的办法统筹解决,区级主要承担区域一级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以所在乡镇和学校投入为主,区级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

按目前投入的总预算进行测算,如果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投资按50%的比例进行配套支持的话,8720万的总投入中,区级共需投入5500万元左右,乡镇和学校投入3100万左右。

八、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全局性工作,全区教育系统要达成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区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承担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管理、应用、推广及监督职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相应成立本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并报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政策保障

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要求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纳入对乡镇和学校的政府教育督导和考评的内容。制定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价办法,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效益评估。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定期总结制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彰。对于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成绩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教师培养、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适当优先。

3、经费投入

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通过建立区镇两级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以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保证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形成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淘汰、更新机制,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期限内(一般为6-8年),平均每年安排信息化设施设备总价值的10%-15%作为设备增添、更新经费,安排信息化设施设备总价值的3%作为维护、保养经费。

加强资金管理与效益评估,确保信息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严格执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政府采购、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制度,杜绝重复投资和浪费。

4、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培训体系,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由局师训部门牵头,制定校长、教师、信息化专职人员的培训方案,加快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校长队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与具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水平的骨干教师、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每年培训一批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骨干,至2015年,完成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

5、合作共建

加强与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之间的合作,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营造开放灵活的合作环境,推动教育与企业、厂商之间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平台、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