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名师工作室 > “财”遇上你---全课程工作室 > 研究成果

学校是一个“儿童地球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胥江  发布时间:2019-04-23  浏览次数:

学校是一个“儿童地球村”

学校是一个“儿童地球村”,在这个“儿童地球村”里,学生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处的相遇,都发生着静悄悄的教育。走进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校园中的建筑并没有常见的教学楼、宿舍楼等标志,取而代之的,是“理想国”“童话城”“呼噜岛”这是校长奚亚英的创意,在她看来,学校不应该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儿童地球村”。“学生是‘儿童地球村’的原住民,他们要在‘儿童地球村’中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奚亚英说。为了打造“儿童地球村”,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能力、体验生活、提升素养,并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自主管理等融入“儿童地球村”中,形成学校的课程文化体系。

“儿童地球村”中有什么

在“儿童地球村”初建之时,并没有这么丰富的课程,只有一门名叫“清英阿福童银行”的经济教育课程。副校长壮亚芬介绍,“清英阿福童银行”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复制银行营业厅,简单划分了等候区、取票区、存储区等功能区,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利率表、银行制度等,给学生提供模拟存储的空间和机会。“清英阿福童银行”设置了多个岗位,包括行长、副行长、大堂经理、柜员等,全部由学生担任,目的是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收获工作的乐趣和经验。学校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熟悉银行的基本规章制度、掌握银行业务流程、明确银行规范礼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储蓄单、清英币,制定贷款制度、流通制度、奖惩制度等。仅仅会经济教育,并不能让学生在“儿童地球村”中更好地生活。于是,奚亚英又与学校教师一起,在“清英阿福童银行”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农场、邮局、医院、车站、超市等一系列配套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儿童地球村”课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儿童地球村’。”奚亚英说,“在‘儿童地球村’中,学生培养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黑小麦终于要收割啦!”这是“阿福童农场”传来的欢呼声。半年前,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耕地、选种、播种、浇水、施肥??半年多的辛勤耕作,终于到了收获的日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比赛一边收割,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收获了许多。不仅有一袋袋沉甸甸的黑小麦,还有种植农作物的知识、珍惜粮食的体会。学生杨鑫雅说:“我们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劳动,更收获了快乐。”

这边是“阿福童农场”里的“挥汗如雨”,那边却是“阿福童影院”边的“绞尽脑汁”。影院的负责学生承担了万圣节放映电影《僵尸新娘》的任务,海报设计、票价管理这些都好说,但是如何售票却让几位“影院老板”很头疼。学生赵景怡在日记里写道:“我宣传了好久,才卖出一张票,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我是女生,总是不好意思开口,这样可不行,期待明天能取得好成绩!”学生吴崔宇则颇有信心:“我一边挥着电影票一边喊,‘卖票了,卖票了!《僵尸新娘》等你来,有团购票,有普通票,有vip 票,快来买啊!’这样吆喝果然有用,好多同学拿着清英币向我冲来。”

最终,学生众志成城,电影票房一路飙红。“真没想到卖得这么好,大把大把的清英币,我们数都数不过来呢。”学生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儿童地球村”中的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故事,学生在医院看病和学习医学知识,在邮局寄信给亲人和远方的朋友,在超市交易物品??这些岗位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儿童地球村”生态。

课程怎样进入“儿童地球村”

奚亚英校长认为:“如果将‘儿童地球村’课程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割裂,就难以让学生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奚亚英校长一方面让学生以班级、社团或俱乐部为单位,承担“儿童地球村”各个岗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将七号课程融入“儿童地球村”中。教师孙爱国的七号课程是“石头创意”,从简单的捡石头、了解石头开始,慢慢向多样性与深入性发展。科学教师加入进来,与学生一起研究石头的种类和成分;语文教师加入进来,讲述与石头相关的历史和典故;美术教师加入进来,带着学生打磨石头,然后在石头上画画??

孙爱国忽然发现这门课程的“商机”所在,为什么不让学生将精心制作的石头画拿到“阿福童日”去卖呢?每周五是学校的“阿福童日”,各班学生都会拿出自己的“好东西”到“阿福童日”摆摊儿,有买的、有卖的,好不热闹。孙爱国也带着学生支起了摊子,但现实却没有想象的美好——阿福童里的“商家”实在太多了,小小的石头引不起“顾客”的注意,根本没有什么人驻足。这样下去,不仅没有收入,连在学校超市摆摊的“摊位费”都要赔进去。这时,学生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在自己的摊位前跳起了“小苹果”舞蹈,伴随着活力十足的音乐,他们一边跳一边唱着自己改编的歌词——“你是我的小啊小石头,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这一招果然有效,被歌曲吸引来的“顾客”越来越多,成交量自然也上去了。

除了卖“创意石头”,有的团队卖发卡,有的团队卖树叶画,有的团队卖手指画,有的团队卖自制玩具……这些都是学生七号课程的“成果”,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学校课程发展部主任许新征骄傲地说,许多学生非常有“经济头脑”。她特别提到了一个把“种植”作为班本课程的班级,“农作物丰收后,这个班的学生拿到‘阿福童超市’去卖,收获颇丰,居然有上千元。学生将其中的大部分捐献给‘牵手’学校四川省乐山市水口小学的学生,但还留了20%。这20%不是他们要自己分掉,而是作为买种子投资的‘再创业’基金,循环不息地发展”。

谁来管理“儿童地球村”

谁是“儿童地球村”的主人?当然是学生。 “儿童地球村”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同时也会自己制定规则、自己策划管理。“儿童地球村”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作自治委员会。

学生黄俊胜是儿童自治委员会会长,他讲述了竞选的流程和经历,“每个社区先推出一名候选人,然后所有候选人在儿童地球村(学校)层面进行选举”。选举时还要面对一些“刁难”问题,黄俊胜记忆犹新的是被问到“你要开会时怎么通知其他人”。她当时回答出“利用校园广播”“群发短消息”等答案,总算“涉险过关”。不仅要每周开会,策划活动、商议事情,自治委员会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儿童地球村”村约。既然是“儿童地球村”,自然会有不同的国家,自治委员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由各社区(班级)推选出的学生代表进行自我介绍,说出自己认为应该添加和应该删除的规章条例,然后进行“联合国辩论”,最后在投票与协商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儿童地球村”村约。自治委员会包括国际生活社、学友合作社、创业社等8个分社,其“管理团队”也由学生组成。学生王宜凡是国际生活社副社长,他的职责之一是协助社长,帮助学校的外教融入“儿童地球村”。王宜凡与同学一起,组织了“外教进万家”活动,带着外教来到常州市的各个景点,讲解中国历史、品尝中国美食。学生周家韶通过竞聘,担任创业社社长,他要打通校内“儿童地球村”与校外“儿童地球村”的通道。周家韶介绍,他会组建一支“营销团队”,将农场中收获的农作物卖给学校附近的居民;还会寻觅校外工作的机会,组织有空闲的同学去体验生活。自治委员会的每个“分社”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负责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儿童地球村”的管理与运转。学友合作社社长宣言说:“在管理‘儿童地球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许多知识和能力,有的是在相关课程中学到的,有的是通过不断锻炼培养的,还有的是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的。”

“儿童地球村”是一系列课程,更是一种学校文化。在‘儿童地球村’中,学生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处的相遇,都发生着静悄悄的教育。“清英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拥有不同的国籍、民族、个性、基础,多元的文化在‘儿童地球村’中悄悄地交融,强大的能量在‘儿童地球村’中积极地传递。这就是学校的‘儿童地球村’文化。”奚亚英校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