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名师工作室 > 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 > 研究成果

PBL 一座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许新征  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次数:

PBL 一座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

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总结

2017,注定是清英课程不平凡的一年!风靡全球的PBL项目课程在清英落地生根,“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理念在清英全面开花,也结出了累累硕果。60多门项目课程,59个主题学习课程,30多个语言学习基地,200多个儿童自创课程......清英课程如一份养料,使儿童在这里得到灌溉与滋养;清英课程是一片沃土,让儿童在地球村成长为叫做自己的树。

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紧紧围绕“项目式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怎么做”三个问题开展研究,期初制定详细的工作室活动计划,围绕推荐学习、主题沙龙、课堂观摩、成果展示等方面开展活动,做到每月一主题,每月一研讨,每月一回顾。

一、期初论证明方向。去年的这个时候,说起项目式学习,很多老师并不了解,2016年,在奚校长的引领下,我们从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开始,通过网络和书籍深入了解项目式学习,新校长公众号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大家互相分享好的学习内容,做好了项目式学习的筹备工作;2017年1月,在老师们自主选择研究主题的基础上,王岚校长、许校长对选课逐一指导论证,指导教师修改选题、撰写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实施方案;2月,奚校长、王校长在开学前对全体教师做了项目课程的专题培训;开学报到当天,项目课程招募大会如约而至。除了课程展板的介绍,我们工作室成员还制作了线上的招募令,通过微信转发,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项目课程。

二、过程指导有方法

(一)加强工作室管理。项目课程作为本学期新开设的课程,参与人员广,如果仅仅依靠课程发展部的力量很难深入管理,许新征主任领衔的“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成为了项目课程的开展和管理的中坚力量,每位老师都深入研究项目课程的研究方法,并跟踪管理一部分课程。每周在课程发展部巡视过后,会把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或对部分课程的指导意见与课程导师及负责的老师沟通,了解课程的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

5月,我们商讨制定了《项目课程中期评估方案》和评价表;6月,以课程发展部、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成员为核心成员的中期评估分组进行,老师们围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与过程、课程评价、阶段成果进行汇报,并反思一学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学期的主要研究方向;8月,工作室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了项目课程的二度培训,指导教师如何深入开展研究;9月18日,在领衔人许新征副校长及课程发展部胡佳慧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新学期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的第一次会议,商讨本学期的工作室活动计划及12月课博会展出形式

(二)借力行政进班。在每月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我们也增加了对项目课程的考核和检查。四月的行政进班,借助了所有中层的力量,走进了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检查教师的研究计划,观察教师课堂研究的状态,指导教师深入研究的方法。12月,清英精品项目课程在课博会成功展示,在之后的常规督查周,我们工作室所有成员再次进入项目课程研究的一线,对10余个项目课程进行跟踪指导。

(三)开展主题沙龙。项目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周一课”的宣传也有序进行。4月,我们聚焦“项目研究课程与个性化学习的策略优化”开展教练工作坊,以聚焦问题、提炼研讨、团队研究的形式,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10月24日,我们结合成长节开展了“项目课程成果论证会”,分组对所有课程的成果展示方式进行了论证和指导。

(四)聘请专家讲学。对于项目式,我们也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王岚校长的培训、特级教师蒋守成老师的专题讲座,蒋老师以数学学科为例、胡佳慧老师的两次培训,都向清英老师展示了如何进行项目式学习。另外,学校派出了多名教师外出进行项目式课程的学习,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所以学习之后的分享也能让清英人更加清楚我们的项目课程该如何走向深入。

三、阶段展示互学习

项目课程也改变了以往选修课程静态展示的考核形式,采取了项目研究中期汇报、阶段展示的形式,既总结一阶段以来的研究、收获和困惑,也规划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方向和方法,老师们自信展示、互相学习。

2017,我们以项目式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打破了学科界限,全面开启项目式研究学习的新时代,在工作室各成员齐心协力之下,为学校项目课程做更多的指导,更好的服务,更多的预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盘点过去,设计未来。相信,在工作室研究的推动下,教师一定能够转变角色,做到“为学而教”,为未来而教;在个性化学习的实施中,清英的学生一定能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为未来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