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学科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学科网站 > 语文学科 > 教研动态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李颖颖  发布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本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本文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与火星相比较得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接着根据照片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 《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习作2》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练习2》本次练习共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项内容。  二、单元目标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 

2、学习相关的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对“神舟”5号发射过程中几个场面的感受,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和自豪之情。   

3.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4、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他作文。 

5、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单元重点、难点    

1.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2. 感受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3. 习作2在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4. 练习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展开想象。

四、教学建议 

《梦圆飞天》这是一则通讯报道,作者饱含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太空知识及飞船开发研制、成功发射的艰辛,以及所产生的意义比较陌生,这个“空白”可能会影响学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说,学生的前期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显得尤其重要.共鸣是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流淌。因此课前布置让学生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和图片。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个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铺垫。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具体场面的感悟和理解上。因此,以“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笔画出相关对句子,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场面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结合写作仿写一个场面。《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本文是一篇介绍火星知识的文章说明火星与地球有若干相同之处。教学本课,与科学不同之处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有关火星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习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特别是要领会本文用词准确的严密特点,初步认识设问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上,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紧扣文题“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由两者相似之处说起。介绍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彗星或陨石带来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进而阐述了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抓住“曾经”、“也许”、“可能”等词语引出许多问题还是个“谜”,只是据理推测,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紧扣文后习题,如将大量气体逃离火星的情形比拟为“集体大逃亡”,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性的科普问的写作特色,初步认识比拟的修辞手法。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各类火星图片,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填补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神奇的克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落实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对课文的读通读顺外,还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一步步构建起克隆的含义,理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对于这一问题,课文用了四段文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即,神话中的克隆、科学意义层面的克隆、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这也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克隆是什么。在学生对克隆的概念逐步明晰后,课文以一句设问“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介绍了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有了这次实验的成功,人们才得以将克隆技术运用于造福人类的各项事业中。至此,可以看出,课文是课文是按“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实验——克隆技术给人类的造福”的顺序,逐层深入、步步推进来介绍克隆的。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克隆的意思。 

   第二课时可以以“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从中穿插说明方法。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而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可引导学生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习作二》由于从初写作文时,就已经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因此,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如,《火星上的一天》、《假如我是克隆专家》等,写完后让学生进行修改。 如何修改习作 

1.从细微处入手,自主修改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来学习,要求学生始终要有一种谦虚、谨慎、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去细心发现并修改习作中的每一个地方,小到标点、字词、句子,大到写作方法、段落层次、文章中心等。    

2.同伴互改,写清“眉批”和“总批” 

   帮别人修改习作不仅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优点、亮点,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还要重点找出别人文章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很清晰地在文章相对应的地方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文章的作者知道如何去改进。例文中向学生介绍了作“眉批”和“总批”的方法,学生可以参考例文,大胆尝试,使文章更趋完美。 

   “写作”这件事总是会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的,甚至有些人会做一辈子,仅靠一堂课是远远不能讲完“修改习作”这个话题的,需要我们学生不断地去做这件事,由点及面,写好每一篇文章。 

《练习二》本次练习共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项内容。“语文与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积累和正确运用表示“看”这一意思的词语。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多说一些这样的词,可以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再到四个字的词,并能简要说说这些词的区别。“诵读与积累”选用的12个成语绝大多数是描写人物仪表和神情的,教学时尽量将词语与具体的人物形象挂钩,以充实词语的语义表象。同时,要提醒学生把这些词语与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区别。“口语交际”的教学,在关注学生想象内容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 

五、教学进度 

 《梦圆飞天》                         2课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课时   

《神奇的克隆》                        2课时   

《习作2》                             2课时   

《练习2》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