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奚亚英名校长工作室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专题列表 > 奚亚英名校长工作室 > 教育思想

奚亚英:为孩子打造一个“融合式”学习社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常青  发布时间:2020-05-09  浏览次数:

2020微分享16)为孩子打造一个融合式学习社区   4-26

清英从2014年起,就重点研究“本土化的国际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以开发的心态,学习吸收世界文明一切优秀的成果,并且使之本土化,融合到我们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创造民族的新文化,清英的新文化,我们的文化需要在全球化的时代重新被点亮;又要继承和弘扬我国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向世界传播。我们主张:我们向世界打开,世界向我们走来;世界向我们开放,我们向世界走去。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多语言能力、多元文化积极态度价值观。能够让我们的师生在交流中学会交流。最终实现在不同的文化空间自由穿梭,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自由切换,形成自由人格。

这些年,我们打开了围墙、敞开心扉地去学习,不断自我创新。我们既重视了知识的传输,就像中国古语所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超越学科知识,理解内部的逻辑和边界,大于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引导孩子们把对历史文化的坚守、对中国人民的情感、对世界的开放胸怀,都融入教育中去,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使命感。使得清英的学子能在文明的教育体系中,既能向外看国际,又能立足本土,培养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讲明中国道路并不断践行的好孩子把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内化为中国教育传统的、清英的,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本土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同伴的认同,在世界上有了清英的影子与位子。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世界的发展做贡献。

2018年起,在根据办学者的要求,高新区引进人才的需求,我们恢复了PYP的招生,又开始参与IB的培训与研修。在以路琴为首的国际交流部的带领下,对PYP重点进行了的研究。知晓了IB旨在使青年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并培养他们掌握开展行动来改造世界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我们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植根于与时俱进的先进教育思想,但也基于一种信念,即通过注重超越学科、文化、民族和地理界线的概念、思想观点和问题开展教育,能使世界更美好。

在小学阶段,PYP以六大超学科主题为指导,包括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涵盖六门学科语言(汉语和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体育及个人教育

它的十大培养者目标为:探究者、反思者、思考者、交流者、知识渊博的人、有原则的人、胸襟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风险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它提倡的十二大态度为:同情心、欣赏、自信、合作、好奇心、包容、独立、正直、尊重、热诚、创造力、专注。

IB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教育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年轻人,增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开创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PYP关注跨学科,它能够帮助学习者习得适用于全球的学习法则。目前在IB理念体系中,内驱力是一个全新的术语。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指向未来,向阳而生的;所谓好学生,也应该能紧追时代步伐,始终保持学习的在线状态。我们希望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学生,他们承认人类共有的博爱精神,分担守护地球的责任;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自我管理、沟通交流、合作学习、思考提问等软技能,这些技能都是能让他们一生受益匪浅的,这也是教育赋予人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曾制定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就是既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又要有“服务社会之能力”,还应当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清英对于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议题,IB理念与我们是有共通之处的。在IB的教育哲学里,它提出十大培养目标,构建了十大学习者形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情怀的现代化人才,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而清英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则是根据国家的核心素养要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会共同生活所建立的,在核心内涵上,它与十大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十分接近,体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共存共荣的文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将清英的核心素养体系与十大学习者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完成了包含学习者培养目标的学习矩库,从逻辑出发,通过单元探究等形式,将培养目标与态度融入到课堂中,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让孩子们向这些优秀的学习者形象靠拢。

除了国际视野,我们清英的孩子还必须拥有华夏根基和家国情怀。面向世界不等于要成为香蕉人,爱国也是我们学生应该有的素养,孩子们必须要深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要做中国心,世界人,这样当他们走向世界时,才能有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能够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做中国的代言人。我们的七号课程是用国家基础课程打底的,一切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且关键,这样的理念融合需要毅力和智慧,更需要博大的胸怀,我们是在文化传统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去完成我们的教学。

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参加1B研讨会,搭建更多面向世界的教育路径,汲取前沿的教育发展理念和视角。而且,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五育并举”,学科融汇,关注每个个体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倡导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知识和概念从来不是停留在书面的简单记忆,孩子们应该在探究活动中真正理解相关内涵,同时掌握相关技能,从而养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对自我、他人、社会负责的行动能力,这样他们才会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拥有更多可能性。

我们将“融”作为办学的理念之一,不仅是从整体上融贯多个年龄段、融汇多种课程,也同样努力将跨界、融合的思维模式运用到课程实施中,建立起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真正的学习力。灵活的学习框架、具有挑战性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内驱力,鼓励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等多种鲜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与活动,从而形成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锤炼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在跨学科的融合学习中,孩子们总是带着问题去目的地,通过探究寻找答案。并且还能够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所得到的知识,每个人探究的部分都有所不同,在分享的时候,达到1+1>2的成果。同时,探究性学习也多元地融入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学习本身的涵义,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的农场、高新区的企业、常州的地铁、博物馆等都是他们的实践基地。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学习者。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我们想方设法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反思环节,作为他们的学习成果。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不教我的孩子们,我只尝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清英认为:校园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专业、温暖而有爱的学习社区,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的学习创造环境与条件,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家校融通,从学到用、从课堂到生活、从个体到团体,让学习社区中的每个人形成一股“成长合力”。所以,在清英,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我们觉得只有融入“易教育”观念,浸入大教育环境,才能拥抱新的全球化,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始终处于国际前沿的地位,以此促进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学习社区,这个社区就是第七号教室。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也可以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发挥创造性。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同时成为学习者,并创设机会,帮助他们更理解学校理念与课程核心,形成合力,把学校打造为全方位的学习型社区。

去年,我们设立新父母日,今年我们又开启了家长协进会等方式,吸引家长们能够更富有创造力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亲身参与并体验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节、外国文化节、儿童地球村日等,家长们还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智慧,用后备箱集市等方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形成了家校融通,为孩子们打造了多元全纳的学习社区

作为学习者的父母,清英就以此理念出发,构建了创新、行动与服务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态度。创新要求学生拥有一些独特或新奇的发明或设计;行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使社会变得更好的行动,或是能加深自我学习的行动;服务要求学生走出舒适圈,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回馈社会。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建立了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的家校关系、合作共赢的校社关系。

对于IB理念的融入,家长们反馈很好。家长如实说:我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像之前只知道问为什么,而是自己会独立思考和研究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做任何事也更有自信。”“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这个世界、探究人类,也将更多的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习思维的转变,让孩子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去看人、事、物。”我们和家长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完整地幸福成长。

传统在左,创新在右。我坚信,这是一个起点,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共生,孩子们透过世界之窗,看到了万里之外那个热情奔放的国度;这不会是一个终点,孩子们的青春梦想正装进行囊里,刚刚起航,他们用手中的这支“清英”之笔,写就每一个成长的故事,让它们在岁月的变化中,愈发动人,浸润内心。